“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”倘若荆轲当年置身内蒙古,或许吟出的便是“风携沙兮天地茫”了。最近几天,内蒙古仿佛将全国的风都揽入了怀中。
在山东,三月底是踏春的绝佳时节。暖阳轻洒,繁花似海,杏花、桃花、梨花相继绽放,树木也纷纷冒出新芽,绿色的草地从冬日的沉睡中苏醒,嫩绿的大地充满生机。然而,内蒙古却截然不同,像是一场与风沙的殊死搏斗,风沙成了这里的主角。
当狂风裹挟着黄沙袭来,原本湛蓝的天空被昏黄所取代,太阳也失去了往日的光芒,变得朦胧不清。狂风如同猛兽,呼啸着席卷而来,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。在这狂风中,黄沙漫天飞舞,肆意地扑向大地的每一个角落。
在风沙中,那些刚刚冒出新芽的小花小草,成了这场风沙灾害中最可怜的受害者。项目部院子里那些娇嫩的花骨朵,才刚刚探出头来,对这个世界充满期待,便遭遇了风沙和寒流的双重打击。狂风无情地吹打着它们纤细的身躯,黄沙如砂纸般摩擦着它们稚嫩的脸庞。但它们没有丝毫惧色,昂首挺胸的迎接大自然这场残酷的生存考验。
但它们却毫无忌惮,昂首挺胸的接受这次生存的挑战。
在风沙中,最辛苦的当属工地上的工人们。他们头戴安全帽,身穿工作服,在风沙中艰难地劳作。狂风几乎要将他们吹倒,黄沙不断地灌进他们的衣领、袖口和口鼻。他们眯着眼睛,努力克服风沙的干扰,进行着各项作业。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吃力,每一次呼吸都充满了沙粒的苦涩。有的工人在搭建建筑框架,狂风使得材料晃动不已,他们必须紧紧抓住,才能确保安全;有的工人在搬运重物,脚步在沙地上艰难地挪动。尽管风沙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,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,依然坚守在岗位上。
内蒙古的风沙,在给这里的春天带来诸多磨难的同时,也铸就了人们坚韧不拔的性格。置身这片广袤大地,柔弱的花草、辛勤的工人都在与风沙顽强抗争,相信风沙终将被征服,春天会更加美好,正如那些在风沙中挺立的花骨朵,定能绽放生命的绚丽。望着漫天黄沙中若隐若现的落日,我突然理解了内蒙古人对这片土地复杂的情感。他们深爱着这片土地,却又不得不与它恶劣的一面抗争。风沙塑造了内蒙古人粗粝的性格,也磨砺出他们顽强的生命力。
或许,内蒙古的未来并非消灭风沙,而在于找到与之和平共处的方式,让绿色与黄色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找到平衡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(王贺 文/图)